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印尼大學訪問學人演講 深化臺印南島研究交流

發佈日期:2020-08-04

國立臺東大學

 

印尼大學人類學系Semiarto Aji Purwanto副教授,於109年7月2日在本校南島文化中心進行「訪問學人.南向對話」的英文講座,以「重返河流:印尼西加里曼丹上卡普阿斯河區的生計變遷」為題跟大家分享殖民時期留下的產業,如何演變至現。而講座的與談人南島文化中心蔣斌主任,除了即席翻譯外,也適時帶入臺灣原住民研究的比較,用淺顯易懂的敘事,讓所有與會者更能掌握,同時也讓大家身沐一場精彩的世界南島研究對話饗宴。

 

  Semiarto Aji Purwanto副教授長期關注印尼國內部落社群與農漁林業變遷議題,這次演講內容依循年鑑學派長歷史的架構,講述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上卡普阿斯河區域Bunut地區居民,自西元五世紀以來,歷經參與前殖民時代的海洋貿易、荷蘭殖民、印尼獨立後的蘇哈托時代迄今,當地的居民從森林採集、捕魚、山田燒墾,後依循殖民政府的國際貿易需求,開始高價值的經濟生產,例如沈香、丁香、檀香、燕窩、橡膠樹汁等商品的採集。

 

隨著印尼獨立進入蘇哈托時期,轉而開始發展伐木業及木材廠;最後,在後蘇哈托時期印尼政府保護環境的政策下,禁止森林砍伐後,Bunut居民又重回依水為生,以捕魚和水產養殖為主要生計。這樣一連串隨歷史演進的過程,也帶動在地族群意識的覺醒,逐漸重視族群傳統慣習法(adat or customary laws),也興起復振運動。Bunut居民重拾舊有的生產技巧與傳統的慣習規範,並希望與政府進一步協商,將慣習法的規範適度納入現代法制。

 

  南島文化中心蔣斌主任表示,在若干東南亞國家,例如印尼及馬來西亞,在殖民時期依照各族群習慣所訂定的慣習法,在現在依然是有相當分量的法律規範!在少數部落地區,仍繼續遵循慣習法來賞罰。因此當Bunut居民試圖重新找回舊慣時,得到不少支持。此外,印尼有將近十個世紀的海洋貿易史,加上數百年的荷蘭殖民背景,森林產品與漁獲等,都有很深厚的商品化經驗,當地居民也相當嫻熟貿易過程,從這樣的背景來看,重返河流對Bunut村居民而言,並不只是單純的在文化面向回歸傳統,而是在固有可行的經濟生產中,擇優選用;在後蘇哈托時代傾向地方分權的政治環境中,也可見將慣習規範重新帶入現代生活。

 

蔣斌主任進一步探討Semiarto Aji Purwanto副教授研究中,關於上卡普阿斯河區域與Bunut地區在印尼的政治變遷中的經濟轉換,以及生活面向的厚度,這是臺灣原住民研究中少見的研究方法,也期許有志進行原住民研究者,可以以此為借鏡。

 

  印尼大學人類學系Semiarto Aji Purwanto副教授,是外交部臺灣獎助金的得獎人,也是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執行科技部「臺印尼東南亞族群文化與社會科研中心維運計畫」邀請的訪問學人。目前Semiarto Aji Purwanto副教授除了在臺灣進行與原住民相關的「文化政策」研究之外,也在臺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的牽線下,拜訪國內多個學術單位,以期推動臺、印學術的多面向交流。為了深化印尼大學與本校未來的多元學術交流,目前兩校也正籌備簽訂MOU,期望有更實質的交流、學習,讓合作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更深入實地的面對面交流。

 

全文連結

 

首頁  /  科研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