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南島跨領域研究計畫一月演講

發佈日期:2019-01-04

南島跨領域研究計畫一月演講

 

「南島跨領域計畫」規劃案由科技部人文司補助,台大原住民中心協辦。為一群來自人類學、語言學、地理學和植物學的老師們共同發起,嘗試透過比較研究,探討不同區域的各個南島民族如何在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脈絡下,因殖民主義、國族主義及資本主義而發展出來自己的特殊面貌;而這樣不同的社會文化,又如何建構出其獨特的歷史記憶機制。也期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對話及交流,最終能建構出以台灣為主體,結合東南亞與南太平洋海域的南島文化知識史,並探討及南島民族與國家的關係。

 

中心將定期於台大辦理以南島/原住民/大洋洲/東南亞為主題的各領域講座,敬邀對南島研究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共襄盛舉!

 

👉點我報名(FB Event連結)      

                                               

題目

1. 大溪地客家及其再移民探討

2. 從「客」到「在地」的東南亞研究

講者

1. 張維安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2. 張翰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

時間

2019年1月7日下午6:00-9:00pm

地點

台灣大學文學院文16室

演講大綱

1. 大溪地約有2萬華人,多數為客家華人,約占總人口的10%。因鎳礦的開採,部分再移民到同為法屬的新喀里多尼亞島,這些客家華人在大溪地、新喀里多尼亞島、紐西蘭和澳洲之形成了一個生活圈。大溪地和新喀里多尼亞島是客家研究很有趣的實驗室,特別是語言方面的發展。兩地之客家人主要來自華南東莞龍岡及其附近鄉鎮,本次分享將以兩地之客家社區訪談經驗為主,內容包括食物、產業生計、宗教信仰、族群通婚、客家社團、客家語言與族群意識等。還有,一些混合文化的發展,如配上華語歌的大溪地韻味(華人)的舞蹈。

2. 客家族群社會的特色之構成原因眾多,相關的原因有客家移民在原鄉的經驗,移民到台灣的境遇,以及遷移到海外所居住的地理氣候、不同的時間所遭逢的政治環境、以及各種結構性與情境性的因素。過去談到客家族群的社會與文化特質,有相當多的研究多是以大陸原鄉、台灣區域為研究範圍,大陸與台灣的比較研究,的確是一個瞭解「客家族群特質」的重要方式,它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客家人從大陸遷移入台灣,更重要的是經由比較研究與不同區域資料的累積,才能建構出「客家族群」特質的多元性、差異性與同質性。客家研究雖然是了解東南亞客家、華人社會文化和結構的重要途徑,卻也是探究東南亞在地社會的重要方法。可以從「客家」延伸出跨界(國家、學科)的東南亞研究。

講者簡介

1. 張維安,台中東海大學大學社會學博士,《全球客家研究》主編。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合聘教授;研究興趣為社會學理論、經濟社會學、資訊社會學、客家研究。曾出版過《思索台灣客家研究》等書籍與數十篇文章。

2. 張翰璧, 德國Bielefeld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研究興趣為族群與多元文化、性別與 客家婦女、族群經濟、東南亞客家研究。曾出版過《東南亞客家及其族群產業》、《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與臺灣客家社會》等書籍與數十篇文章。

首頁  /  活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