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奧克蘭大學:船隻噪音污染影響魚類聽覺

發佈日期:2023-06-02

露易絲・威爾森 (Louise Wilson) 配置傳感器與水下聽音器 (攝影師:Paul Caiger;照片經 Paul Panckhurst,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授權使用)

露易絲・威爾森 (Louise Wilson) 配置傳感器與水下聽音器
(照片來源:Paul Caiger;照片經 Paul Panckhurst 授權使用)

 

實地研究

根據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University of Auckland) 在豪拉基灣 (Hauraki Gulf) 的研究,小型船隻的噪音污染可能會干擾淺岸水域的魚類聽覺,威脅到魚類的日常生存活動。

實驗始於 2021 年,研究團隊於奧克蘭北部-雷赫 (Leigh) 的海洋保護區,水下 7 至 8 公尺處佈建感測器和水下聽音器 (Hydrophone),記錄下實驗用船隻的航行聲。其船隻為一艘長 5.8 公尺的鋁製剛性充氣艇 (Rigid-hulled Inflatable Boat, RRHIB),配備 150 匹馬力/四行程舷外馬達。

科學家進行影響模擬後,發現距離船隻 24 公尺內,「壯擬金眼鯛」 (Bigeye, Pemphersis adspersa) 和「野深水三鰭䲁」 (Triplefin, Forsterygion lapillum) 的聽覺空間 (Listening Space) 至少減少 30%。船隻在夜間高速航行影響最大,金眼鯛的聽力空間減少 93%;三鰭䲁減少 66%。相比之下,對甲殼類動物-螃蟹和蝦子影響甚小。該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

 

生態影響

水下聲音藉由粒子運動和壓力進行傳遞,為魚類所能感測聲場之一。因此人造聲音可能會干擾魚類感知生態環境的線索。幼魚和無脊椎動物利用珊瑚聲導航至在沿岸的棲息地;而魚類也會發聲,具有尋找配偶及定位追捕獵物等功能。

噪音干擾對生物的不同生命階段有不同影響。以三鰭䲁為例,幼魚階段,夜間透過珊瑚聲來定位游向棲息地。到成年階段則變為底棲性魚類。

科學家寫道:「這些物種的聲音線索感知能力降低,可能會影響其生命的適應和生存,甚至可能影響到物種數量和生態系統。」

博士生威爾森 (Louise Wilson) 和副教授雷福德 (Craig Radford) 共同表示「這一類小型或休閒船隻在淺海沿岸水域非常普遍,有必要監管和降低全球的小型船聲。」

先前奧克蘭大學也在同片水域進行研究,發現貨船、貨櫃船和油輪製造的聲響減少布氏鯨 (Bryde’s Whale, Balaenoptera edeni brydei) 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溝通空間 (Communication Space)。

 

管制保育

研究團隊在文中寫道:「塑膠和捕魚等人造壓力源 (Stressors) 對沿岸棲息生態造成巨大壓力;然而小船產生的噪音污染卻很少受到關注。」如果要減少沿岸棲息地的污染,這一點勢必要納入考量。

博士生威爾森表示:「製造噪音污染方面,沿岸水域的小型船隻有別於開放海域的大型船舶。小船有多種設計和航行方式;大船的設計則非常相似,通常也會遵循固定航線,減速時也相對較小聲。」

 

「小型船隻製造的噪音汙染比大型船舶更加多樣;
且降低船速並非能減少對魚類的影響。」

 

簡言之,小船所產生的聲音變化更大,因此低速船不一定更加安靜或對魚類影響更小。

全球海洋因船運、漁業、休閒觀光、挖泥、地球物理探勘、鑽探油井和聲納等變得越來越吵雜。極大噪音包括使用「地震氣槍」(Seismic Air Guns) 發射高壓空氣,來描繪海底地層,進行油氣勘探和地質研究。現今「深海採礦」(Deep Sea Mining) 也算入噪音威脅之一。

人造聲音對海洋生物之影響;與光害對鳥類之影響,仍為尚未充分研究領域。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

康斯坦汀 (Rochelle Constantine) 教授,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雷福德 (Craig Radford) 副教授,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威爾森 (Louise Wilson) 博士生,紐西蘭奧克蘭大學
潘恩 (Matthew K. Pine),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法爾卡斯 (Adrian Farcas),英國環境、漁業和水產養殖科學中心

 

新聞譯稿來源:

 

相關連結:

 

首頁  /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