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永續智慧城市建構:臺印 AI 人工智慧專家-
國立中正大學熊博安教授專訪

發佈日期:2022-03-23

導演手札

從 2019 年到 2022 年已是第四次採訪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系熊博安教授,不同的是前三次都是透過攝影機鏡頭,紀錄不只專業,還相當幽默風趣的熊老師,在 AI 技術上一次次突破自我;然而,這次沒有鏡頭、沒有麥克風,改採面對面深入訪談形式,和感覺已相當熟悉的熊老師,輕鬆自在地聊他最熟悉的出生地-印度,以及他的最愛—— AI 的現在及未來。

 

圖一:熊博安教授與林珮霖導演訪談合照(林珮霖攝)

圖一:熊博安教授與林珮霖導演訪談合照(林珮霖攝)

 

AI 國家隊成軍 對印度「熊」了解

說話沒什麼口音的熊博安教授,其實是正港印度出生,孟買長大的孩子,16 歲到孟買華僑學校教英文,僅利用教材自學中文,在 20 歲那年和家人移居臺灣後,考上臺大數學系並唸到臺大電機博士,並至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系任教,一教就是 20 年,其間還因研究傑出,借調至嘉義市政府擔任智慧科技處長。熊教授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笑著說自己對印度「熊了解」,例如知名的交通亂象和環境困境與特殊時間觀、契約觀。因此,身為 AI 專家和印度專家,一直很努力尋找能成為臺印最棒橋樑的契機。談到入選科技部「回應國家重要挑戰人工智慧專題研究」國家型計畫,熊教授眼神炯炯有光,他肯定科技部將施政時間軸拉長至 2030 年,涵括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智慧醫療等面向,更珍惜成為臺灣「AI 國家隊」一員。

 

圖二:國立中正大學臺印度人工智慧海外科研中心共同主持人熊博安教授(林珮霖攝)

圖二:國立中正大學臺印度人工智慧海外科研中心共同主持人熊博安教授(林珮霖攝)

 

城市不能光有「智慧」 更得兼顧「永續」

提到「智慧城市」,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就喊出要打造 100 座智慧城市,而臺北在 2021 年「全球智慧城市指數」 (Smart City Index), 118 個城市中名列第四。如何結合印度國策及臺灣 AI 軟硬體實力,熊教授經不斷思索後,認為智慧城市已然為全球趨勢。

熊教授借鏡日本 2030 年要達到社會 5.0,以人為中心的發展願景,強調經濟與科技發展,同時解決社會課題,並建構 AI、IOT、量子運算下「超智能革命」;再對照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中環境面、經濟面與社會面等相應指標。這些概念,對於曾任公部門智慧科技處長的熊教授而言,更清楚掌握科技研究應然面及執行實然面所面臨的雙面刃,進而在執行過程中加以避免;身為「永續智慧城市之指揮與監控設計」總計畫主持人,打造跨校、跨領域夢幻團隊,更與印度共推智慧城市研究計畫。

 

圖三:計畫架構圖(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圖三:計畫架構圖(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讓 AI 不只聰明 更蘊藏人文素養

臺印度智慧城市跨國研究計畫,臺灣參與合作學校橫跨中正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及臺東大學,至於八個子計畫成員,更橫跨多領域(資訊工程、資訊管理、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甚至還有法律系及政治系),打造出跨文理夢幻學術組合。

 

圖四:計畫團隊組織圖(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圖四:計畫團隊組織圖(國立中正大學提供)

 

熊教授坦言,以往智慧化只從科技人角度,著重數據是否漂亮,機器學習有多厲害,或看 PM2.5 等數字起伏,但若談永續,重點可能擴及民眾健康是否改善?智慧城市是否讓生活更便利?這些不只談量化就足夠,還得搭配質化研究,實地訪談等社會學科參與;加上 AI 越聰明,可能連人的偏差想法、行為也一併學習,而忽略公平、公正等普世價值,因此法律規範面不能落後,所以聯手中正政治系李翠萍老師,整理出 16 個國家對 AI 的規範及社會期待,從社會科學角度出發。

因各方面都要顧及,故不難理解永續智慧城市需要如此跨域,將 8 個子計畫分成 3 大範疇,1-4 涵括資工、資管、電子工程,打造「可信任 AI 平台」;5-6 著眼政治法律,強調「AI 人社法治」;子計畫 7-8 才是「永續智慧城市應用」。如此規劃並非閉門造車,計畫團隊一開始就請來相當於美國科技部(NSF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對永續智慧城市的想法,讓 AI 不止侷限在智慧,能快速做出判斷,並不斷優化,符合民眾期待,兼顧環保、公平等各項指標。

 

4「C」跨國聯手 串連臺印產官學

這次和印度跨國合作永續智慧城市計畫,意外發現一個巧合,臺灣城市-嘉義 (Chiayi)、中正大學 (Chung Cheng University) 及合作的印度城市-昌迪加爾 (Chandigarh)、印度學校吉特卡拉大學 (Chitkara University),竟都是同一個字母開頭,而成為4「C」聯手。 熊教授分析和吉特卡拉大學合作原因,不僅是該校和政府關係不錯,也具備國際化,並願意與外界合作。吉特卡拉大學已和我方確定,會在當地成立「永續智慧城市研究辦公室」,並聘請專案經理及教授擔任窗口,以便和昌迪加爾市政府做到及時溝通。

過程能如此順利,除了熊教授和印度合作方有足夠信任感及溝通順暢外,4 年前推動新南向政策時,中正大學也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臺印度人工智慧海外科研中心」,和印度理工學院羅巴爾校區及吉特卡拉大學成立聯盟,4 年來雙方在 AIoT 設計及 FinTech 技術陸續推動國際師生合作,包含智慧人臉辨識、智慧竹子辨識、精準農業、精準行銷與推薦系統,都有不錯研究成果,為此項計畫奠定穩固基礎。

這次 AI 國家隊在永續智慧城市的推動雖然才剛開始,但與當地產、官、學界連結早已相當深厚,再加上在印度能取得交通、環境等豐富的數據分析,已有大數據廠商和團隊接洽,希望未來此國家級計畫,能將永續智慧城市經驗,以「商品化」方式快速造福更多城市,讓永續成為通往未來不可或缺的道路。

 

 

專欄作者介紹

圖:專欄作者-林珮霖林珮霖

輔大哲學系、臺大政治所碩士畢業,身兼人文素養與政治敏感度,近幾年與政府機關合作拍攝許多政策宣傳影片。目前身兼多職,是湛地盤總監、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 Podcaster 節目名稱為〈人話翻譯機〉。過去曾擔任過多家媒體記者及節目主持人(TVBS、東森、大愛),並在大愛電視台憑〈窮人天使-尤努斯〉,入圍第一屆金輪獎電視新聞報導獎。

 

首頁  /  新南向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