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印度社群培力與跨境交流推廣-
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方天賜副主任專訪

發佈日期:2022-09-20

導演手札

人生緣分很奇妙,採訪方天賜老師前,我一直覺得似曾相見,後來在腦中來回尋覓才發現,原來我曾訪談多次的印度尼赫魯大學第一位臺灣博士-董玉莉,就是方太太!董博士活靈活現的談論夫妻倆在印度六年的見聞,早已讓我側面了解當年駐印外交官的生涯,更理解方老師話語行間期許更深化臺印關係的懇切。

 

強調入境「問」俗的印度模式

印度電影《孟買女帝》一上映就躍上 Netflix 排行冠軍,但臺灣民眾對印度的認識,看在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臺灣印度協會理事長方天賜老師眼中,其實感觸良多。方老師感慨的說,之前和印度記者聊天,如果在臺灣用關鍵字「印度」搜尋,出現最多的新聞可能是「印度神童」。對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臺灣對印度的理解面向稍嫌狹隘或偏頗,抑或聚焦在經貿和印太戰略。
身為前駐印度外交官,點出最重要的癥結:「無論是產官學研或個人,到印度去,千萬不能把到大陸或東南亞的經驗『複製貼上』。」
方天賜老師說,例如臺商在大陸的經商模式,在印度行不通;或學界想用和其他東南亞學校的經驗和印度接軌,可能被氣得跳腳。也許要先反問自己是否足夠在地化?畢竟印度從語言、文化、宗教、風土人情,甚或難以跨越的種姓制度都和臺灣不同,想到印度發展就算做不到入境「隨」俗,也請至少要入境「問」俗。一位資深外交官曾對他說:「我們對所有外國人甚至印度人都一樣,但只要誰堅持下來,市場就是他們的了。」

方老師強調印度是「以人為本」最佳的實踐場域(林珮霖攝)
 
圖 1:方老師強調印度是「以人為本」最佳的實踐場域(林珮霖攝)

 

臺印鏈結不停歇  疫情下活動成果豐碩

「你能想像麥當勞早餐沒有豬肉滿福堡、中餐沒有大麥克嗎」?因為印度教不吃牛、伊斯蘭教不碰豬,所以印度麥當勞主打雞肉、魚肉和素漢堡,同樣暢銷熱賣,甚至被稱為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麥當勞」。
方老師舉上述例子希望能改變臺灣民眾對印度的認知,小至食衣住行,大到經貿、印太戰略。因為只要理解當地的宗教、飲食文化,換成雞肉、魚和素漢堡,就能搶下龐大商機。同理可證,臺商也是、對印度有興趣的學生亦然,該轉換的是心中自以為的定見,別被自己制約,才能真正朝向全球化,以及在地化邁進。
2020 年方天賜老師在國科會(時為科技部)支持下,啟動「組建臺印學術鏈-印度研究社群培力及跨境交流計畫 」,雖遇疫情攪局,轉成線上演講、研討會、讀書會或工作坊,但演講題材豐富多元,從【寶萊塢帶你揭開崛起大國印度的神秘面紗】、【多元共融的印度文化】到【從巴士性侵案看印度女權議題背後的複雜成因】等近 50 場大小活動,培養不少對印度有興趣的社群,每場活動報名人數幾近百人且成效斐然,目前這些印度迷們最期待的就是方老師 11 月率團前往印度學校和智庫實質「面對面交流」。

 

想搶印度商機?盼先設印度研究系所

儘管活動成績亮眼,卻希望臺印有更多交流,方老師說:「根據貿協統計,我們在東南亞有兩萬五千多家臺商,但在印度,就連把華航、長榮、台達電這些大公司通通算進去,卻只有一百多家!」
再從國際區域布局來看,疫情前不少國家就已經轉單到印度;最近疫情緩和後,一些科技大廠都私下找上方老師和清大印度中心,希望能徵求理解臺印雙邊的管理人才,為印度投資做準備。
「但全臺灣沒有任何一間大學,開設印度研究系所!」方天賜老師扼腕表示,想要從學術、政治、經貿、甚至國際關係或戰略上,更全面的產生臺印鏈結,至少先要把臺灣學術地圖上,獨缺的「印度研究系所」補起來。無論是竹科大廠需要派駐印度的人才,還是跨國企業想要尋找能理解臺印迥異思維、做事方式的幹部,若臺灣有印度研究系所,就能有更充沛的人才資源提供業界所需。
目前臺灣擁有最多印度碩博士生的清大,已積極利用跨院國際學士班開設印度研究課程,並向教育部積極爭取開設在職專班,促成產業接軌。但若要避免前人投資印度失敗的經驗,就得派懂印度模式的臺灣管理階層至印度尋找解決之道;或鼓勵在臺念書的印度生,回印度當產官學研的媒合橋樑。

 

站在小巨人的肩上 夫妻齊心推廣臺印交流

訪談時發現方老師研究室的海報中,有位熟悉的臉龐,果然是我在節目上專訪多次的董玉莉老師。方老師笑說:「沒辦法,在臺灣要推廣印度,成立臺印度協會,要找到有志之士不容易,所以我們夫妻只好出人又出力。」
時間倒轉回到 2005 年,方天賜老師外派印度六年時,好學也愛印度文化的外交官夫人,利用時間到尼赫魯大學攻讀博士,因此變成該校第一位臺灣博士生。兩位印度通以志工心態,只要公視、大愛、客家台等媒體有印度議題需要談論,夫妻就兵分兩路,奉獻自己的智慧與見聞,襄助臺灣民眾對於印度有更多元認識。
 

方天賜老師和董玉莉老師與印度前總統卡蘭合影(方天賜提供)

圖 2:方天賜老師和董玉莉老師與印度前總統卡蘭合影(方天賜提供)

 

方天賜老師眼神發亮說,大家都知道要把握「印度崛起」的機會,結合新南向「以人為本」的方向,如果說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趁印度還是小巨人時,和他建立足夠理解的夥伴關係,而理解就是從教育做起。

 

專欄作者介紹

圖:專欄作者-林珮霖林珮霖

輔大哲學系、臺大政治所碩士畢業,身兼人文素養與政治敏感度,近幾年與政府機關合作拍攝許多政策宣傳影片。目前身兼多職,是湛地盤總監、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 Podcaster 節目名稱為〈人話翻譯機〉。過去曾擔任過多家媒體記者及節目主持人(TVBS、東森、大愛),並在大愛電視台憑〈窮人天使-尤努斯〉,入圍第一屆金輪獎電視新聞報導獎

首頁  /  新南向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