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臺灣重要新興感染症的防疫戰士-
國家衛生研究院余冠儀副研究員專訪

發佈日期:2023-01-31

導演手札

第一次踏入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超難得能跟著這次採訪對象-余冠儀副研究員,一窺疫情下神秘的病毒實驗空間。只是每走一步,印入眼簾都是斗大的「生物危害」標誌,還見識到未啟用的正規 P3 實驗室。雖然受訪者言談間,輕柔訴說著她的研究日常,但每一字句都幻化成我腦海中,她和新南向夥伴們與病毒拼鬥的影像。

若說「防疫視同作戰」,那麼眼前的冠儀,無疑是位防疫戰士!

 

圖1:余冠儀副研究員攝於國衛院實驗室(林珮霖拍攝)
圖 1:余冠儀副研究員攝於國衛院實驗室(林珮霖拍攝)

 

病毒研究大不易 挺進 P3 實驗室 

從 2019 年至今 (2023) 年,全球都逃不開新冠疫情,因此有幸踏入國衛院,自然要好好和病毒專家請益。

只見余冠儀副研究員,不疾不徐地聊到她的研究:「我本行就是做病毒,最近針對新冠的棘蛋白做特性分析,有許多讓我們感興趣的事,好比為什麼 Delta 比 Omicron 毒?兩者的生化特性和毒性關係為何?」

聊到毒性,冠儀說身為研究人員,必須站在病毒的立場拆解不同病毒間的差異、研究導致疫情傳播的關鍵點,當再碰到同種或類似病毒,才能有防治策略。如新冠病毒是針對人類的棘蛋白,就要去釐清、設計更穩定的抗原與免疫力。

當所有人對病毒避之唯恐不及時,這些研究人員卻得全副武裝挺進 P3 實驗室[註一]進行活病毒測試!國衛院經過認證能進 P3 實驗室者僅 10 位,其中 2 位就在冠儀團隊中,也難怪和馬來西亞團隊交流時,我方首次聽到「移動 P3 實驗室」均感到不可思議!

  • 註一:P3 實驗室意指操作危險性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

 

從登革熱到新冠疫情 臺馬聯手防疫大作戰

馬來西亞具有移動 P3 實驗室團隊,就是從 2018 年起和國衛院及臺灣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密切的夥伴-馬來亞大學熱帶感染性疾病研究及教育中心的 Sazaly Abu Bakar 教授。臺馬雙邊一路合作從茲卡病毒、登革熱、到聚焦新冠病毒入侵、病毒宿主交互作用及器官衰竭等專業研究。冠儀從先前活躍在巴西的茲卡病毒談起,因為染疫可能讓孕婦胎兒異常,導致小腦症,臺灣甚至一度有境外移入,讓政府相當重視,除了衛福部疾病管制局在機場防堵;國衛院的蚊媒中心也和對病媒蚊相當有研究的 Sazaly 教授團隊合作,展開病媒動物模式及病毒致病機轉研究。

針對臺灣可能傳播登革和茲卡病毒的埃及斑蚊,研究團隊-臺灣大學蕭信宏教授,在實驗室中發現,把有專一性的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 (siRNA),打進蚊子體內,可抑制病毒在斑蚊中複製,同時抑制母蚊產卵。為了讓更多蚊子接觸到 siRNA,便改造轉換成對人體無害的大腸桿菌來攜帶 siRNA,噴灑在可能滋生病媒蚊的場域。這個令人振奮的研究,也同步在馬來西亞進行,經過多種蚊子測試後,果真只有埃及斑蚊體內的致病分子降低,證實具有專一性。

冠儀補充說:「跨國測試之必要,就是證實其『專一性』。蚊子和人一樣,siRNA 有序列專一性只針對埃及斑蚊,整個生態不能受到太大干擾,蚊子有牠存在的生態意義,要是消滅所有蚊子,這個世界很多事會被改變。」
 

疫情下自建「病毒」資源庫

延續「專一性」議題,冠儀提到全球經過疫情洗禮,很多應對模式都重整,包含病毒研究。外界很難想像國衛院研究員買一隻病毒,得花上兩三個月,甚至更久時間。從申請文件卡關到疫情期間國際航空停飛,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變數,偏偏開發檢驗試劑,驗證專一性就需要準備其他病毒,當控制組材料無法及時取得,實驗就停擺。

因此,去 (2022) 年衛福部授命國衛院,對於現在和未來可能面對的感染性疾病做更完備地準備,開始建立「資源庫」搜集病毒。就像種子方舟,有先進儲存方式,讓各研究團隊在需要時,不用到處尋找,更避免取得錯誤病毒,延誤研究病毒或開發疫苗契機。如果說冰存種子,是為了將來某一天能萌芽新希望;那麼儲存病毒,就是為了及早預防。

 

氣候變遷下透過區域合作共同抵禦百變病毒

攤開國科會「台灣重要新興感染症研究計畫」,支持的研究主題包含臺灣曾出現包含新冠病毒;蟲蚊傳播病毒(登革病毒和屈公病毒)。

但無論是否在臺灣出現,只要是 WHO 示警的重要新興感染症就是這些防疫戰士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東南亞國家所面臨的茲卡病毒、致死率高達五到七成的立百病毒,更是不能不防。

臺灣較少聽過的立百病毒分成兩型-孟加拉株與馬來西亞株。冠儀補充說:「馬來西亞株的源頭,就是馬來亞大學鑑定出來。主要是和蝙蝠在棗椰樹上棲息有關,人們或豬隻有可能食用被帶毒蝙蝠汙染的棗椰子樹汁或果實而被感染,病毒亦有可能從豬隻傳染給人形成病毒傳播途徑。我們今年就邀請 Sazaly 教授來臺針對立百病毒進行演講。」

最後冠儀提醒,登革熱每年在臺灣都會面臨新疫情,但每過冬季疫情就能趨緩。然而,氣候變遷下,季節、溫度、雨量的變化都可能對不同病毒崛起產生變數。所以除了自身建立資源庫、長期建立海外科研盟友,都是為了萬一疫情發生能在最快時間找出應對方案,因此區域合作和區域安全,不僅止於戰略考量,面對看不見的病毒,更要打好學術及研究夥伴關係以共同抵禦。

 

圖2:團隊成員進行病毒相關研究(林珮霖拍攝)

圖 2:團隊成員進行病毒相關研究(林珮霖拍攝)

 

圖3:馬來亞大學Dr.Sazaly(右一)團隊來臺交流(余冠儀提供)

圖 3:馬來亞大學 Dr.Sazaly(右一)團隊來臺交流(余冠儀提供)

 

專欄作者介紹

圖:專欄作者-林珮霖林珮霖

輔大哲學系、臺大政治所碩士畢業,身兼人文素養與政治敏感度,近幾年與政府機關合作拍攝許多政策宣傳影片。目前身兼多職,是湛地盤總監、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 Podcaster 節目名稱為〈人話翻譯機〉。過去曾擔任過多家媒體記者及節目主持人(TVBS、東森、大愛),並在大愛電視台憑〈窮人天使-尤努斯〉,入圍第一屆金輪獎電視新聞報導獎

首頁  /  新南向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