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醫衛新南向 開創國際醫療新藍海-
財團法人臺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吳明彥執行長專訪

發佈日期:2023-06-19

導演手札

見到吳明彥執行長的第一印象,就是爽朗、熱情、親和力強。但總覺得和準備資料時,看到的雜誌專訪照,有那麼一點不一樣。本尊笑著揭曉答案,原來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靠飲食就成功瘦身 15 公斤。瘦身的初衷也很簡單,就像當初接下財團法人臺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簡稱 MET)執行長一樣,為了想替投入超過 30 多年的醫療界「多做一點事」,所以維持更健康的身體,才能替海內外醫療體系,繼續奉獻下去。

 

圖 1:吳明彥執行長於 MET 辦公室(林珮霖攝)

圖 1:吳明彥執行長於 MET 辦公室(林珮霖攝)

 

推動醫療新南向 以「示範站」力推 MIT

在 32 度高溫下,剛結束另一場臨時加開的會議後,就奔回基金會的吳明彥執行長,一放下包包,連水都還沒喝,就親切的開始聊起基金會成立的始末。

吳明彥執行長說:「我們基金會(財團法人臺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是兩年前成立,就是要負責推動新南向。而且很早期我就在立法院,提出『Demo Sites(醫療示範站)』的概念。」 所謂「海外醫療示範站」可以涵括哪些要素,吳執行長看著背後的大海報,指出大家一般到醫院可以看到的手術床和病床、感控滅菌設備、醫療用顯示器、還有臺灣新創的智慧藥櫃、E化護理工作車等,這些臺灣目前已經聲名海外的醫療健康器材,在推動國際醫療以及產業海外佈局時,都具有相當的優勢。

 

透過「模組化輸出」用醫療帶動產業發展

海報上的圖文,經過吳明彥執行長的轉譯,即刻讓人感受到臺灣習以為常的醫療資源,為何讓許多國家趨之若鶩想要效法。以長庚醫院為例,院裡的電動病床就是一大賣點、以前護理站內寫得密密麻麻的白板,現在已整合成 120 吋數位顯示面板、還有不管從醫院裡的E化護理推車、病房裡的電視到醫生使用的平板等所有的軟硬體系統,都是 Made In Taiwan 的臺灣品牌。

吳執行長還笑著說,前陣子和臺灣面板大廠高層聊天,證實賓士面板也是臺灣製造,既然賓士都認證,可以稱為是臺灣最強服務業的醫療產業,更應該整合臺灣產業,用「醫療」帶動「產業」前進國際。若能將整個醫院資源輸出到海外成立示範站當然最好,但就算現階段不可行,只要有一個聯合門診中心設置示範站,輸出臺灣的醫療設備和醫護專業,就是讓臺灣醫療的軟硬實力,不證自明的最好管道。

吳執行長還說,出國考察後發現,許多國外醫護人員,對於臺灣門診掛號系統的效率感到難以置信。因此我們向政府提出可推動將臺灣醫療軟硬體「模組化輸出」的概念,依照國外醫院需求和經費多寡,添購單一模組化系統輸出,如單純護理站系統或覺得臺灣用平板就能直接完成病人同意書簽署,就一併賣出平板及軟體系統等,針對不同海外需求,用臺灣醫療優勢,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 所以海外的「醫療示範站」無疑就是最棒的「國際行銷站(戰)」。

 

海外醫衛布局 前進馬來西亞/越南

看到辦公室顯眼處,擺著一個造型特別的獎座,上頭刻著「吉隆坡國際醫療中心董事長 拿督陳榮洲醫生」贈與 MET 執行長吳明彥醫生。

 

圖 2:與吉隆坡國際醫療中心董事長拿督陳榮洲醫生致贈獎座合影(林珮霖攝)

圖 2:與吉隆坡國際醫療中心董事長拿督陳榮洲醫生致贈獎座合影(林珮霖攝)

 

提到這段合作關係,吳執行長相當開心地拿出手機,和我介紹一段空照影片,地點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就在依山傍海,又熱鬧繁榮的政府辦公區域附近,有一塊方方正正的大空地。執行長提到獎座中的陳醫師,就是要共同投資醫療示範醫院的夥伴,是位曾經留學臺灣的華裔牙醫師,本身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家很成功的牙醫中心,一直期許能夠經營智慧醫院。所以這次的合作,希望能夠成為繼長庚醫院去年(2022 年)在馬來西亞成立靜態醫療示範場域後,更進一步實際運作的醫療示範醫院。並從軟硬體到管理全方位呈現臺灣醫療動能,加大「以醫帶產」的後續效應。

 

圖 3:馬來西亞合作醫院預定地(吳明彥提供)

圖 3:馬來西亞合作醫院預定地(吳明彥提供)
 

 

為什麼第一站擇定馬來西亞?吳執行長剖析,當初評估東南亞諸國,柬埔寨近期負面新聞多;緬甸和寮國受政治因素左右,對臺灣醫療人員較不利;泰國本身的國際醫療相當熱門,當地社會接受完全營利性質的醫院,早有集團負責行銷。

因此綜合評估後,認為馬來西亞曾是英屬殖民地,第一:法令健全;第二:華人占比約二成五,檳城的華人更是多達約 45%;第三:沒有語言障礙。只不過目前臺灣的醫生和護士,還不能到當地換照執業,這是最大的困難,所以在醫療實際操作上,無法一氣呵成將臺灣的管理方式直接複製到當地,只能強化海外醫事人才代訓。

另一頭也在努力的越南,早在先前海外醫衛佈局的一國一中心時期,越南就因為人口眾多,產業起飛但醫療水準仍在跟進,所以臺越的醫療互動頻繁,吳執行長細數,直至目前加入臺灣工作小組的醫院和診所,就高達一百多家,另一方面,越南也是少數臺灣醫師能到海外執刀之處,先前榮總醫師就曾在越南醫院,直接開示範刀。所以衛福部也把越南,列為語言重點國家,還持續在今年四月開設「越南語」醫療通譯人才教育訓練課程,希望能縮小醫療語言隔閡。

 

醫療國際化 開創臺灣醫療新藍海

其實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早年只要聽到國際醫療,國內就有不同聲音,怕醫療人力與資源出走或分散,導致國民就醫品質下滑。但現在為什麼大大轉變?吳執行長語重心長的說:「我當初推動國際醫療,就是要幫私立醫院,找一個藍海策略。因為許多私人醫院,在健保實施總額支付制度後,利潤從 15%,大幅縮減到僅剩 2% 左右。試想一個產業,要是少了 10% 的收入,該怎麼生存?」

接著回到嚴峻的留才議題,吳執行長回溯幾年前,對岸用將近五倍的開價挖角臺灣名醫。所以要如何留人,並兼顧醫院收入和民眾荷包,吳執行長早期就疾呼的「國際醫療」,這才受到重視。

前面提到的是臺灣醫療產業如何前進新南向,但相對地新南向國家有經濟能力或是礙於醫療技術希望跨海到臺灣就醫的國際醫療患者,其數量與收費只要能維持合理的比例,不僅不會影響臺灣病患就診權利,也能大大紓解醫院的經營難題。

吳執行長再舉例,像是長庚醫院在 2019 年國際醫療產值只佔不到 2%,但健保產值約 700 億,就算 1% 都有 7 億。如果要不漲健保費,又能維持健保品質,政府只要把關比例限制,就能魚與熊掌兼得。而吳執行長心中的黃金比例是只要不超過七三比,就能維持兼顧國人和外籍病患的醫治水平,又能讓醫院收支平衡,留住優秀的醫療人才。

最後吳明彥執行長為這次訪問,下一個註解:「有經濟學者提出,廣義的醫療產值總和(包含生技、醫療保險、藥品等),是僅次於建築業的國家第二大產值。臺灣的下一個兆元產業,就是智慧醫療。以醫帶產,就是要靠醫療,不只帶動產業,更能提升國家的經濟發展。」  

 

圖 4:於檳城勘查國際醫療醫院現址留影(吳明彥提供)

圖 4:於檳城勘查國際醫療醫院現址留影(吳明彥提供)

 

圖 5:時任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與 MET 團隊 赴馬來西亞見證海外醫療中心選址(吳明彥提供)

圖 5:時任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與 MET 團隊 赴馬來西亞見證海外醫療中心選址(吳明彥提供)
 

 

 

專欄作者介紹

圖:專欄作者-林珮霖林珮霖

輔大哲學系、臺大政治所碩士畢業,身兼人文素養與政治敏感度,近幾年與政府機關合作拍攝許多政策宣傳影片。目前身兼多職,是湛地盤總監、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 Podcaster 節目名稱為〈人話翻譯機〉。過去曾擔任過多家媒體記者及節目主持人(TVBS、東森、大愛),並在大愛電視台憑〈窮人天使-尤努斯〉,入圍第一屆金輪獎電視新聞報導獎

首頁  /  新南向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