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本網站功能無法正常使用,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Logo 新南向科研合作專網 Logo

:::

智慧農業新南向 以人為本以農會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李朝成秘書長專訪

發佈日期:2023-10-25

導演手札

雖然是第一次踏入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但早在 2008 年前往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採訪時,就見證過國合會技術團(簡稱技術團)在水質鹹化,無土之處種出甜美蔬果的超強技術,以及青年國際志工,忍著赤道直射的烈日,前往被稱為世界盡頭,暖化危機下有沉沒風險的島國奉獻愛心。

果然這次採訪國合會李朝成秘書長,更像一場在不同時期踏足緬甸的外交官與影像工作者間的人生經驗談,我是納吉斯風災後去紀錄賑災發放;而秘書長則是以大使身份,在新冠疫情和軍事政變中,透過其經驗、機智和愛心,堅守崗位,成為許多僑胞和外籍人士的救命恩人。

圖 1:秘書長介紹辦公室畫作是著名電影超人飛躍的聖露西亞雙峰(林珮霖攝)

圖 1:秘書長介紹辦公室畫作是著名電影超人飛躍的聖露西亞雙峰(林珮霖攝)

 

從香蕉到櫻桃番茄 被外交官耽誤的「農業達人」 

研究資料時就知道,李朝成秘書長具有豐富的外派資歷,從格瑞那達、美國、英國、聖露西亞、再到印尼、印度、緬甸。果然這位繞著地球跑的大使,說起故事來,總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李秘書長笑著說:「我不是典型外交官,我不管到哪,就邊做邊學。像我到聖露西亞,建立的農業合作模式,就是幫他們持續種出連英國倫敦超商都搶著買的甜美香蕉。」李秘書長說當年在聖露西亞,因當地為香蕉產國,但卻需向外國購買進口香蕉種苗,一株 7 毛 5 美金,一年要種上 40 萬株,等於當地政府要支付 30 多萬美金買種苗給農民種,財務負擔應設法減輕。

就在全方位了解當地進口種苗和產銷模式時,大使館一方面遴選人才到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念碩博士,學成歸國再回到聖露西亞擔任組織培養實驗室主任和副主任,最後只花兩三年就讓聖露西亞不必再從國外進口價格近臺幣千萬的種苗;還符合英國產銷體系,從有機種植、包裝、消毒到運輸,協助農民產銷高品質香蕉。

若將時間再往前推,李朝成秘書長從第一次外派,就讓當地農民豎起大拇指。那是臺灣民眾不太熟悉的國家—格瑞那達,那次外派也參與設立農技團的工作,因為看準當地有不少來自歐美的遊艇觀光客。於是駐團向當地農民建議嘗試種植 Cherry Tomato(櫻桃番茄),剛開始,農民難以置信的說:「你們的 Baby Tomato 怎麼會有市場?」等到收成後,協助銷售是另一大重要挑戰,更有學問的是「定價」,農民一聽說,臺灣專家建議一盒標價當地幣七塊,大約兩塊多美金,更是嚇到說:「這麼小,又這麼貴,誰會買?」

當時的銷售策略是先在商場明顯處擺上 20 盒,就回家等電話。果不其然,沒多久電話就響了,商場主人急著問駐團,是否有足夠的量可以立即補貨,於是第二批櫻桃番茄的價格就有空間漲到當地幣九塊。整個團隊成功洞悉遊艇觀光客,下船時間有限要快速補貨,不會太計較價格,而是格外注重品質的消費心理學,所以從包裝、定價到購買動線,每個環節都在掌握中,而且當時農技團團長是博士,所有團員都是專家,踏實協助友邦提升農業技術,讓農民增加收益,是真正從土壤裡長出信任和感謝的果實。

 

以農會友 用智慧農業協助新南向友邦

除了自身說不完的故事之外,李秘書長提到臺灣的農業科技實力向來受到國際肯定,目前國合會在新南向國家中,也和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合作了多項計畫,含括農園藝作物生產、市場行銷,和氣候變遷下不少國家最迫切需要協助的因應氣候變遷、增進氣候韌性、糧食安全等計畫。其中,菲律賓的示範農場將於 11 月中啟用。

單講人口高達兩億七千萬的印尼,糧食生產向來是重中之重。所以國合會派臺灣優秀的農業專家,在短短三年就讓印尼第四大稻米產區(南蘇拉威西省)的稻種供應率提高一成。也導入臺灣智慧農業、數據分析等強項,整合農業氣象資訊,讓傳統農夫的「看天吃飯」,透過科技思維和方式,協助新南向國家提高產量,還能降低風險。

李秘書長在今年七月,也剛和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簽署新一期的臺泰技術合作備忘錄,也是泰國相當期待,在泰北地區導入臺灣研發的智慧農業應用系統,不只有精準農業的概念,有效灌溉節省用水,也透過數據整合,建立不同作物最適合的栽種模式,結合國合會推動的農業微氣象觀測,更科學的從溫度、土壤的濕度等等條件,幫助農民區分各地作物栽培需求的差異性。

而盤點先前和泰國已經完成的合作計畫 —— 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健康種苗生產計畫,當年因為泰國因甘藷和火焰百合等種苗病毒感染嚴重,而皇家計畫基金會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去除病毒的成功率不高,所以國合會選派臺灣農業專家前往泰國,指導並優化皇家計畫基金會組織培養操作技術,成功提升健康種苗的產量、推廣予農民進行栽培,增加家戶收入。

圖 2:國合會教導印尼農民進行無人機操作前信號校正(國合會提供)

圖 2:國合會教導印尼農民進行無人機操作前信號校正(國合會提供)
 

圖 3:國合會與泰國皇家基金會簽署第五期農業合作備忘錄(國合會提供)

圖 3:國合會與泰國皇家基金會簽署第五期農業合作備忘錄(國合會提供)

 

挺過疫情和軍事政變 國旗被當成救命旗

在到國合會擔任秘書長之前,李朝成大使歷經派駐緬甸的那三年,先後碰上新冠疫情和軍事政變,外人以為應該會苦不堪言。沒想到接下來的訪談,充滿了駐外人員的濃濃善意、暖意,以及永不放棄的積極信念。

李朝成秘書長回憶道:「在緬甸的工作經驗跟在別的國家完全不同,那裡的百姓很純樸、很虔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拜拜,還有佈施食物給前來化緣的小沙彌和比丘、比丘尼,都讓我很感動。」

2020 年歷經嚴峻的新冠疫情,隨後又在疫情下發生軍事政變, 其他大使館不是降級就是撤離。我們代表處是唯一從頭到尾,始終開放的大使館。李秘書長說,因為堅守一個信念,就是不忘外交部交付之「堅守崗位,保僑護僑」的使命。因為政變初期,許多工廠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網上還流傳反抗軍列出清單,因為大陸支持軍政府,所以要放火燒陸資工廠,且不少陸企和大陸幹部對緬甸員工態度並不友善,所以矛頭都指向陸資工廠。但是很多緬甸人根本也分不清陸資、臺資、新加坡商、馬來西亞商……所以當時僑界充滿危機感,深怕受到勒索、放炸彈、燒工廠等威脅。

於是李朝成大使,馬上呈報外交部,第二天外交部長吳釗燮就召開記者會,請緬甸臺商掛出國旗。當時緊急從泰國和新加坡,調來一百面大型的七號國旗(120x180 公分),另一方面請台商會在當地趕印不怕風雨的緬甸&中華民國兩國國旗。李大使親自坐鎮與臺商線上開會部署安全措施。沒多久四百多面旗幟迅速發完,不只臺商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據說也有陸企私下拜託臺商好友取得足以救命的珍貴旗幟。在那一次的火燒企業危機中,約有三十家陸資工廠遭到焚毀,臺商企業不只沒有被恐嚇威脅,還在李大使的建議下,繼續正常營運,也沒有資遣員工,還設法留住想要辭職返鄉的人,因為大使誠懇地和有關各方不管是軍政府還是民主派(反抗軍)對話,表示臺灣這些廠商,當時都沒有撤出緬甸,多家企業雇用三、四千人,甚至八、九千人,各方應確保他們安全無虞,讓他們安心生產交貨, 也因此臺商和代表處,成為當時政變下穩定緬甸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

臺商的心安定後,看到緬甸當時動亂下,有太多流離失所的難民,所以李大使和夫人,先是用私人名義,贊助免費午餐給緬甸百姓,確定不會被軍方當成革命軍後,再鼓勵許多善心臺商、僑胞,有規劃的到需要的地方,和 NGO 合作每次至少發放千份午餐,協助弱勢民眾度過難關。

提到臺灣對緬甸的援助,可再將時間往前推到 2018 年的「緬甸鄉村微集中式供電站先鋒計畫」,國合會深入緬甸偏鄉,因當地多數居民無電可用,只能靠油燈、蠟燭維生,所以翻山越嶺穿過泥濘道路,幫忙設置安裝供電系統,和當地人攜手裝上太陽能板,把電線拉近尋常百姓家,讓孩子終於能在太陽下山後,有燈可以讀書。

圖 4:緬甸鄉村微集中式供電站先鋒計畫(國合會提供)

圖 4:緬甸鄉村微集中式供電站先鋒計畫(國合會提供)

 

真心的付出、長期的陪伴,也難怪就像李秘書長所說:「我們在緬甸走到哪,大家一聽到臺灣,每個人都比讚,走在路上還碰到知道我們從臺灣來,特別跑來感謝。」

臺灣有科技的硬底子,多年來,臺灣也運用這個強項,透過各項援外計畫,協助新南向國家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加上臺灣用心結交新南向友人的暖實力,相信這些善意的種子,已在不知不覺中,在東南亞不同的角落扎根、萌芽與綻放。

圖 5:秘書長指著合作密切的東南亞(林珮霖攝)

圖 5:秘書長指著合作密切的東南亞(林珮霖攝)

 

 

專欄作者介紹

圖:專欄作者-林珮霖林珮霖

輔大哲學系、臺大政治所碩士畢業,身兼人文素養與政治敏感度,近幾年與政府機關合作拍攝許多政策宣傳影片。目前身兼多職,是湛地盤總監、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位 Podcaster 節目名稱為〈人話翻譯機〉。過去曾擔任過多家媒體記者及節目主持人(TVBS、東森、大愛),並在大愛電視台憑〈窮人天使-尤努斯〉,入圍第一屆金輪獎電視新聞報導獎

首頁  /  新南向專欄